🎙《錄音室新聲專訪》黃若弦:讓世界,多一點我的聲音

Share this post on:

行銷人出身的黃若弦,從未想過自己會站上錄音室的麥克風前,錄下屬於自己的聲音形象。
但在一次機緣之下,他不僅走進了聲音創作的世界,也在這條聲音之路上,越走越遠。


🔸從廣播錄音開始,開啟聲音創作的旅程

「我本來的工作就是負責溝通,從簡報、提案到內部宣導,都是我的日常。」黃若弦說。
當進入一家擁有超過80間門市的餐飲集團後,他開始為門市錄製廣播,但總覺得用自己原本的聲音上架好像有點尷尬,「所以我決定去上課,把它做好一點,沒想到卻上出了興趣。」

他說:「我想讓這個世界,多一點我的聲音,透過戲劇與聲音表演療癒自己,也觸動別人。」


🔸聲音表演不只是發聲,是情緒的雕琢

雖然一開始就覺得聲音很有趣,但黃若弦也坦承:「會懷疑自己,一直都會。特別是咬字、發音、音準的部分,會想是不是自己耳朵不好?是不是表現得不夠好?」

但他笑說,幸好自己「臉皮厚一點」,睡一覺就沒事了。「我始終相信自己的聲音有影響力。」

為了精進實力,他參加了:

  • 華視訓練中心 配音班

  • 遊聲學 聲優特訓班

  • 寶雅優聲 廣播劇與台詞進修課程

其中,幾位老師給他留下深刻印象:

  • 李涵菲老師:在情緒與咬字上雕琢細緻,讓我體悟到「配音不是端著聲音講話」。

  • 歐弟老師:從實戰角度指導我「客戶會喜歡怎樣的聲音表現」。

  • 涵柔老師(遊聲學):曾說「不要否定自己的聲音,你聲音的樣子,就是你生命的樣子。」


🔸模仿是起點,創造是路徑

「我第一個模仿的就是柯至訓老師,他的聲音力量真的很強大。」
若弦回憶,有一次模仿10秒SP廣告文案時,才發現:「短短幾秒竟然要投入那麼大的情緒轉換與語氣變化,真的好難。」

那次之後,他更明白,聲音表演不是簡單說話,而是劇場級的情感轉換與技術呈現


🔸聲音圈的現實與挑戰

對聲音產業的理解,也在這一路上慢慢建立起來。

「我以為聲音好、會說話就可以變現,結果根本不是。」他坦率地說,「你得學會很多事情,還要問自己——真的有誰會願意花錢買我的聲音?而且還非我不可?」

目前產業競爭激烈,新人面對的不是空白市場,而是經驗豐富的資深配音員與持續進化的技術挑戰。

但他相信:「我可以為這個世界帶來不同的聲音。」


🔸錄音室體驗:讓聲音被聽見的第一步

「我第一次進錄音室錄Demo,是在迪駿錄音室,那次讓我大開眼界。」
他說,在專業麥克風與後製處理下,他才發現自己平常宅錄出來的聲音跟錄音室差很大。

「你以為你知道自己的聲音,但其實透過專業錄製,會認識一個全新的自己。」

他笑說:「這間錄音室雖然不大,但什麼都有,價格也不貴,效果超值又實在。」


🔸聲音夢想進行式:讓更多人記住我的聲音

黃若弦的聲音夢想其實很明確──「我想挑戰各種廣告類型,讓我的聲音被更多人聽見,也留下一些作品。」

對他而言,每一次錄音、每一次練習,都是讓聲音更穩定、更有靈魂的養分。


🔸給自己,也給聲音新手的一段話

「我想對自己說:既然選定了方向,就勇敢往前衝吧,讓大家聽見你的聲音!」

對所有想進入聲音表演、配音產業的新手,他這麼說:

「如果你真的喜歡聲音表演,那是很幸福的事。除了努力,也要不斷向前輩請教。不要害怕,不然你可能會錯過很棒的機會。


在行銷與聲音之間,黃若弦用自己的節奏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。
如果你也還在猶豫要不要開始,不如試著錄下你自己的一句話,讓聲音,為你開啟一段新旅程。

Share this post on: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