🎙️ 在家錄 Podcast?6 個你一定要知道的錄音關鍵技巧!
現代 Podcast 節目百花齊放,許多創作者選擇在家錄製 Podcast,不但方便、自由,也能省下錄音室租借的費用。但你知道嗎?只要掌握幾個專業的錄音技巧,即使不是進錄音棚,也能錄出乾淨清晰的聲音品質!
今天就由迪駿錄音室團隊,來分享 6 個在家錄 Podcast 的必備錄音觀念與實用技巧,讓你輕鬆升級 Podcast 的聲音質感!
🏠 1|選對錄音空間,Podcast 音質事半功倍
很多人在家錄音時忽略了環境的影響。空間聲學條件往往是錄音品質的第一關鍵。
建議空間條件:
- 選擇相對「密閉、少窗」的房間
- 儘量避免空曠、回音大的空間(如浴室、廚房)
- 衣櫃、棉被、窗簾多的房間,反而更吸音、效果更佳
🔧 專業提示:可使用簡易吸音棉、隔音窗簾或厚重棉被臨時搭建「吸音小角落」
🎤 2|麥克風擺位,決定你的聲音表現
即便使用專業麥克風,如果擺放角度與距離不正確,也可能造成 爆音(Plosive)、鼻音過重 或 口水聲明顯 等問題。
正確擺位技巧:
- 嘴巴與麥克風保持約 10~15 公分距離
- 麥克風可略微側向,避免正對嘴巴中心點
- 使用防噴罩(Pop Filter)或防風棉是必備配件
🎧 3|使用監聽耳機,立即發現噪音
錄音過程中,「監聽耳機」是不可或缺的工具,就像聲音的放大鏡,能讓你即時聽出背景雜音或麥克風異常。
推薦耳機類型:
- 封閉式耳罩型耳機(如 Audio-Technica M50x、Sony MDR-7506)
- 可即時監聽聲音細節、低頻是否濁重、高頻是否刺耳
🔇 4|錄音前靜音,讓聲音乾淨純粹
很多人在家錄 Podcast 卻忽略環境控制,導致錄到空調聲、手機震動、LINE 提示音……
錄音前必做事項:
- 手機開飛航模式或完全靜音
- 關閉冷氣、風扇等會產生噪音的設備
- 告知家人或室友避免中途干擾
📄 5|寫大綱,不只是「怕講錯」
有準備,就會更自然。
很多人在錄 Podcast 時想要「自然發揮」,結果容易繞圈、失焦、NG 重來,反而讓錄製時間加倍,剪輯更困難。
建議:
- 先寫出簡單的「段落大綱」
- 如要更順暢,可寫「逐字稿」,再以口語化方式表達
- 設定段落開場語、結尾 call to action,提升節奏與吸引力
💾 6|錄完馬上備份,是最便宜的保險
錄一集 Podcast 通常要花費數十分鐘到數小時,若未即時備份,突然當機或斷電,成果可能瞬間歸零。
備份建議:
- 存至電腦本機+雲端(如 Google Drive / Dropbox)
- 使用具自動儲存功能的錄音軟體(如 Audacity、Adobe Audition)
🔊 延伸服務推薦:想讓你的 Podcast 更專業?
即使在家錄音,聲音仍可後製優化!如果你需要:
🎧 Podcast音軌剪輯與降噪
🎧 背景音樂與音效設計
🎧 節目開場片頭/片尾製作
🎧 錄音室進棚錄製
歡迎私訊【迪駿錄音室】,我們提供 Podcast 錄音、後期製作、聲音諮詢等一站式服務,陪你打造更專業的聲音節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