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宋昱璁(阿璁)專訪|聲音表演的修練之路:從角色詮釋到自我風格的養成
關鍵字:配音員專訪、聲音表演、角色聲線、台灣配音圈、迪駿錄音室
📌 配音員介紹
宋昱璁(阿璁),是台灣聲音表演領域中活躍的專業配音員,擅長聲線轉換、角色塑造與內容跨界應用。
本次由迪駿錄音室策劃專訪,帶領讀者一窺他從配音入門、專業養成、到產業觀察的完整歷程。
🎙️ 一、配音起點:對聲音的熱愛從何而來?
Q1:阿璁老師,您當初是什麼契機走上聲音表演的道路?
小時候超愛講話,愛講話到被老師罰面壁的程度,也超愛看卡通,會跟著模仿卡通人物講話,覺得很有趣。
長大後,沒想到在工作場合竟然因為需要跟配音員合作,認識了我的老師于正昇昇哥,進而踏入配音這一行。我之前在很多訪談中都有提到,當初有一個幫我敲邊鼓推薦的錄音師,也是我的恩人,就是迪駿錄音室的歐弟哥。
深挖:從業初期,您遇過什麼最困難的挑戰?又是怎麼克服的?
初期就是每天大量聽前輩們錄音,可是卻不懂如何使用,好像聽進去以後就卡住了,直到有一天開竅後,那些都成為我的養分,而那個開竅的關鍵每個人不一樣,對我,就是勇敢說出來,不要怕出錯。

🔊 二、聲音風格的建立與突破
Q2:在您成為職業配音員的過程中,最具挑戰或轉捩點的經歷是什麼?
大家都覺得配音員聲音一定很渾厚啊,很有力啊,但我自認嗓門並不大,所以我就往小聲去鑽研,在小聲的世界裡,想辦法做出細微的差異。經過一段漫長的實驗,迷路過,撞牆過,現在已經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表演法。
深挖:您是如何察覺自己已經走出了「模仿期」?
呈上題,當能做出細微差異的時候,就可以開始創作,像是食材備齊的廚師,可以自由發揮了。
無限是奠基在有限之上,這句話很有意思。我聽過完全相反的說法,但是都對,看你怎麼切入。對我來說,你的表演還是必須服膺在配音這個框框裡,在這基礎上,你可以任意的變換,那才是有效的,因為還是必須讓客戶買單才行。
🎭 三、角色詮釋與聲線控制
Q3:您是如何建立每個角色的聲音樣貌,並調整出最適合的聲線?
角色個性大致上會有幾個大方向,先把大方向定好以後,再加入自己的特色去錄,就可以錄出既符合設定,又專屬於我的角色。
深挖:有沒有哪一個角色的塑造,讓您至今仍印象深刻?
卡通《我的好馬友》裡面的小馬波尼,他是一個我完全跳脫原配、有如脫韁野馬去錄的角色,我幫他設計專屬說話方式,劇情很有趣,我也錄得很開心。
📈 四、產業趨勢與多元挑戰
Q5:您怎麼看待配音產業未來的趨勢與變化?
配音員不能繼續只待在幕後,如果只有聲音,那很容易被 AI 學習。
在第一線接觸觀眾會是一個較難被取代的面向。我跟幾個同事有組一個「甜耳朵讀劇社」,有幸接觸到許多不同的文本,也偶有售票演出,歡迎來看我們。
💡 五、給未來配音員的話
Q6:對於想進入配音圈的新人,您最想給的一句話是什麼?
立刻停止學習短影音上不屬於台灣的語音腔調。
調整表演這件事對有經驗的配音員來說都不容易,更何況是剛開始學習配音的新人。如果努力錯了方向,那在一開始可能會遇到很大的挫敗。
深挖:如果現在重來一次,您會選擇更早或更晚進入配音圈嗎?為什麼?
不會。如果更早或更晚,我還能遇見昇哥跟歐弟哥嗎?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,我只有感謝。
🎬 結語:聲音,是一場修練
宋昱璁老師的聲音工作之路,提醒我們:
每一句聲音背後,是觀察、理解與練習的累積。
想成為聲音表演者,沒有捷徑,只有一步步修練。
📌 本文關鍵字標籤建議:#宋昱璁 #阿璁 #配音員專訪 #迪駿錄音室 #聲音表演 #角色詮釋 #聲線控制 #配音技巧 #甜耳朵讀劇社 #配音新手建議